构建生态圈乃科大讯飞走出困境关键
2018-10-26 10:50:16 来源:览潮网 责任编辑:王超

市值一度高达千亿的“AI第一股”——科大讯飞正遭遇多事之秋。“扬子鳄保护区违规侵占”事件发酵后,科大讯飞股价10月16日午后应声跌停。而科大讯飞今年9月“AI造假门”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担忧。这家素有“AI第一股”之称的上市公司正在经历近20年创业历史上的又一次信任危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最近两年科大讯飞总是流年不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股价从去年7月的高点开始到如今,已经下跌了60%,500亿市值人间蒸发。如果从今年算起,科大讯飞股价已经累计下跌超过40%。

2017年8月,讯飞准备冲击1000亿市值的时候,一家商学院的教授率先质疑讯飞夸大了技术门槛。今年9月,一名同声翻译揭发讯飞用人类翻译冒充人工智能,涉嫌同声传译造假。近日CCTV《东方时空》栏目报道科大讯飞违规侵占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建设培训基地为名开发房地产。随后,网络上质疑文章铺天盖地。

10月14日晚,公司就此前媒体报道做出说明,表示科大讯飞观塘基地是公司设立在泾县经济开发区内的IT产业研发中心,并非地产项目。科大讯飞对于该项目位于扬子鳄国家自然保护区并不知情,并将立刻全面停止该中心运营。

对于被贴上“房地产公司”的业务,科大讯飞不能赞同。科大讯飞10月15日继续回应:科大讯飞成立近二十年,从未有过房地产开发销售。科大讯飞此前才刚遭遇“AI翻译同传造假”门,后双方确认系产生误解,科大讯飞亦在9月28日公告澄清自身并未造假。

而今,科大讯飞的高管们正进行一场保卫战。不仅取消原计划的减持,董事长兼总裁刘庆峰还宣布计划增持公司股票,金额不低于1200万元。由于目前处于三季报敏感期不得交易股票,刘庆峰只能等到10月25日才能实施增持。

利润大头来自政府补贴

被外界称为中国高科技“AI第一股”的科大讯飞,其主营业务收入并非来自AI业务。根据科大讯飞公布的财务数据上看,公司教育产品和服务占总收入比例最高,达20.48%,收入为6.57亿元;其次是信息工程占总收入18.12%,收入为5.81亿元;在此之后是政法业务,占总收入10.87%,收入为3.49亿元。

真正属于智能业务,并被市场看重的业务包括开放平台、移动互联网产品及服务、智能硬件、智能服务业务,分别占公司总收入比例9.71%、3.68%、10.39%、2.72%,收入分别为3.11亿元、1.18亿元、3.33亿元、8700万元。也就是说,科大讯飞最令人关注的智能业务总收入近8.5亿元,收入占比仅为26.5%。

上半年,科大讯飞实现营业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52.68%;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21.74%。值得关注的是,在上半年的1.3亿元净利润中,光政府补贴就达到了8800万元。这样算下来,科大讯飞自身的实际净利润不过才4200万元。而且政府补贴常年支撑着科大讯飞的业绩。根据公司财报,2013-2016年,政府补助分别为8198万元、1.01亿元、1.1亿元、1.28亿元、7706万元。

中泰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谢春生表示,“科大讯飞去年涨得非常多,当时市场把它看作是AI第一股。去年AI又是市场很关注的一年,处于风口浪尖。所以,它的估值已经脱离正常研究接受的范围之内,现在跌落下来,反而是好事。但公司什么时候是底?很难判断。对投资者来说,现在要等等看看。”

努力构建自己的生态圈

虽说是墙倒众人推,但是人工智能造假、在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建别墅,会伤害到科大讯飞的三块核心业务吗?

过去科大讯飞的语音技术确实很强大,但这种技术并不能给它带来快速的盈利。随着AI时代的到来,BAT重金投入AI,成为头号敌人。即便是科大讯飞将所有研发资金投入到AI,也和BAT不是一个量级。

清华大学的《2018中国人工智能AI发展报告》显示,在未来的3年里,中国人工智能行业AI规模将增长10倍。到2030年之前,中国的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价值达到11万亿元。

人工智能AI是未来高科技发展趋势,已成为资本运作华丽外衣。在如此庞大的AI市场,作为一个具有创新的能力的公司,相信科大讯飞还是可以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所以,科大讯飞近几年来开始积极向消费端转型,希望构建起自己的生态圈,与BAT和小米这样的公司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