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为的“全联接2018大会”在AI界刷屏,引起全球关注。此次大会上,华为推出了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和算力超群的昇腾910、昇腾310两款AI芯片,进一步凸显华为在造芯领域自主意识越来越强。这让华为供应商——芯片设计公司寒武纪开始忧愁,也引来了产业界不少“切割”的猜论。
作为全球芯片独角兽,一直以来,寒武纪致力于提供终端AI处理器IP和云端智能芯片,华为就是其重要合作伙伴,寒武纪此前也一直为华为麒麟970芯片提供NPU(神经网络单元)当中的AI核心架构。然而,如今华为发布的AI战略和想要瞄准的市场与寒武纪看起来有点“异曲同工”,有一定程度的叠合。那么,力推自主AI战略的华为未来是否还需要寒武纪?在笔者看来,寒武纪的生存空间被压缩是肯定的。
芯片后起之秀不断,竞争激烈
当前,在智能手机领域, 除了华为拥有了自己的AI战略,小米也在自研芯片,拥有自己的“澎湃”系列处理器;其它如VIVO、OPPO等手机厂商,则选择了高通骁龙系列或联发科等老牌巨头产品。而在安防监控领域,寒武纪与华为海思、深鉴科技、北京君正、国科微等抢夺同一块“安防芯片”的蛋糕,厮杀已久。另在无人机领域,高通、英特尔、英伟达、联芯、华为海思、三星等巨头早已瓜分大部分关键的“核芯”市场。后起之秀也源源不断,竞争非常激烈。
目前,寒武纪在AI芯片市场遇到的对手已经不只是跟它处在同一起跑线的国内外AI芯片创业公司了,各类芯片巨头也纷纷入局。比如在服务器市场称霸多年的英特尔、比如在AI时代一骑绝尘的英伟达、比如来势汹汹的高通与赛灵思、又比如推出人工智能项目Trillium的ARM(英伟达开源的DLA深度学习加速器项目将集成到Trillium框架中,让厂商能够打造自己的AI芯片)。苹果和三星则早已步入封闭式自我研发的阶段。另外,阿里、百度,格力等都在做自有的AI芯片,甚至特斯拉也宣布开始研发AI芯片。
寒武纪生存空间被压缩,需寻找新空间
随着巨头纷纷入局,寒武纪作为独立的芯片公司如何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或许是当下更具挑战的问题。
寒武纪曾提出要想实现“终端智能处理器集成进入超过10亿台设备”、“占据中国高性能智能芯片市场的30%份额”这两大目标,离不开众多合作伙伴的帮助。实事求是地说,寒武纪在技术上的成果要归功于年轻科学家数年潜心研究。而在商业化的第一步上,华为对寒武纪的确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毕竟寒武纪虽然在技术上相对于GPU、FPGA等方案有优势,但缺点很明显,市场还处于开拓期,非常需要像华为这样的企业把寒武纪的IP推广出去。而且如果没有华为的大力助攻,寒武纪很难抢到台积电10nm工艺产能。
背负国家支持,寒武纪振兴“中国芯”使命重大
不过,寒武纪有一个突出优势就是有着国家战略的支持,有国资背景;另外还有强大的学院背景,这两个点就能强力支持寒武纪越走越远。因此,这都决定了我们不能仅从市场经济这个单一角度去解读这家公司。再者,除了华为,寒武纪仍还有一众合作伙伴们,阿里、曙光、联想、科大讯飞、台积电、商汤科技等合作伙伴,这些亦都是超级大咖。而华为也不一定是与寒武纪决裂,或许只是合作或少些。
无论如何,在这个古老且传统的半导体产业中,AI 在芯片上的突破与寒武纪们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市场的格局,加速 AI 产业化、规模化、国产化,让中国智能芯片异军突起。
而在当前中美贸易关系及中兴案例再次刺痛“缺芯”软肋的当下,寒武纪已经成为我国AI芯片领域一支不可多得的强大力量,与此同时这股力量还在不断快速发展当中。而背靠阿里巴巴、联想、中科曙光、科大讯飞,以及多个顶尖芯片厂商的“大树”,寒武纪能否在巨头云集、技术迭代迅速的智能芯片领域度过冬天,迎来下一轮融资,并成功上市,值得期待。
不过,在“中国芯”成功逆袭之前,寒武纪还有不少坎儿要逐步迈过,才能持续稳健发展。
(本文系作者个人研究之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作者系厦门智者恒通管理顾问机构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