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利益是APP泛社交化关键
2018-06-21 10:52:08 来源:览潮网 作者:邹奕萍 责任编辑:王超

“空姐网约车遇害”案件的“余温”尚未散去,关于应用工具APP是否应该社交化、标签化的讨论也仍在继续。近日,航旅纵横APP产品的社交化升级,将APP是否应该社交化、标签化的问题再次推向了风口浪尖。据《北京商报》报道,航旅纵横因正在测试的社交类新功能再度卷入信息泄露风波。6月11日,该公司的新业务由于可在选座的同时看到周围乘客的部分信息而遭到诟病。

尽管航旅纵横两度就此事进行回应,称会对APP上的选座功能进行完善和改进。但由此引发公众对于APP隐私泄漏问题的担忧值得大家探讨。当企业以资本驱动为目的进行一切行为的时候,企业利益与用户权益的平衡很关键。在企业利益之上,用户隐私保护的底线还在。

App流行搞社交,用户私密信息面临泄露风险

当APP流行“社交”时,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自已被“社交化”了。在外卖APP上,可以分享自己今天点了什么;在订票APP上,不小心就被拉进了同城旅游群,还给你安排了导游;在读书APP上,还可以互相评价甚至私聊……

事实上, APP强制获取隐私信息的不规范行为随处可见。看网剧、综艺视频时,视频APP会默认获取手机号码。某视频服务商解释为“手机/电话权限保障账号数据安全,提供更懂你的内容推荐”。更有甚者,安装视频APP后,后台默认开启获取手机号码、读取应用列表、相机、录音等多项权限。

某知名微博也要求手机电话权限、存储权限这两项必须开启,否则无法使用。类似非必需默认获取隐私信息的APP还有不少。据腾讯社会研究中心、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此前发布的2017年度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分析报告显示,影音娱乐、资讯阅读、网络游戏和常用工具等种类的手机应用成为越界获取用户隐私的重灾区。

虽然许多人有分享生活的习惯,但稍不小心,信息分享就可能变成隐私泄露。社交功能容易遭到用户反感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社交大数据成为重要资产,企业利益与用户隐私矛盾突出

各家APP平台乐衷于与社交沾边,主要是因为社交大数据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一个企业的重要资产。社交是移动应用中的皇冠。社交不但会占有很长的用户时间,而且它具有多节点网络效应带来的用户忠诚度。所以,网络上流传一句话:“几乎每一个中国APP都有一个社交梦”。业内人士分析,用户量是衡量很多APP实力的重要指标,而电子足迹是十分重要的数据资产。

根据某民航自媒体的实际使用发现,旅客从自己的座位号点击进去,可以看到该航班执行飞机的座位图。点击某一座位,便会出现那名乘客的个人主页,个人主页上包含了用户名、用户头像,并可通过航班历史热力图,推断其家庭所在城市,以及其经常去的城市等个人的隐私信息。此外,在个人主页上,还有诸如飞行达人、偏爱某航、喜欢靠窗、星座等个人标签信息。

这么多的信息,对于有足够分析能力的个人或组织而言,已经足够推断出该旅客的经济条件、工作背景等等更深层次的隐私信息。这些足以引发公众对于隐私泄漏问题的担忧。

近些年来,公民隐私信息泄露现象层出不穷,有的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法学教授莎拉·约瑟夫认为,目前社交媒体的商业模式存在巨大漏洞,侵犯隐私等行为已经被嵌入到一些社交媒体的商业模式之中。

将应用工具产品社交化,是行业的一个趋势,但并不等于说可以不尊重用户选择。尊重个人隐私和个体选择权,是一种现代文明。虽然受无孔不入的网络技术影响,但个人隐私保护的底线还在,而且受到法律保护。

在企业利益面前,还需要遵守用户隐私保护的底线

业内人士指出,从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法案》正式生效来看,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是大趋势。同时,网络安全法早已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事实上,工具类APP并非不能做社交,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满足用户更多样性的需求,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创新的过程中,平衡发展与保护,明确产品定位,区分核心功能与附加功能,充分做好用户告知并获得同意,是企业亟待补上的一课。

同时,个人信息保护是系统性问题,企业内部也应加强沟通,法律部门和业务部分需形成合力。毕竟,再怎么为用户着想,也应尊重用户的选择,而不是帮用户做决定。

另一方面,社交并不是工具类APP的最终解决方案,做好社交也只能让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先活下来”。要想“活得更好”,提供超出用户预期的“服务”或许才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

“刷脸”进站

2018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日前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序幕。大会集中展示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最先进的技术装备、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随着新技术的实现, 今年年内,北京地铁有望“刷脸”进站;盲人等特殊人群将通过掌静脉闸机快速进出站。漫画/揭业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