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窝深陷“评论抄袭”风波 流量稀释已成在线旅游行业痛点
2018-10-31 17:22:16 来源:览潮网 作者:叶晨晖 责任编辑:王超

10月21日自媒体小声比比一篇《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刷屏了社交网络,由此揭开了马蜂窝的数据造假事件。

如今双方依然在造假数据问题上纠缠不休:一方称马蜂窝偷换概念,2100万条点评中1800万条作假;一方称点评数量仅占整体数据量的2.91%。与此同时,社交媒体的热炒也引发了全媒体关于互联网行业数据造假和虚假繁荣的大讨论。

马蜂窝数据造假引发舆论关注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旅游方式的变化,人们在外出旅行时越来越依赖于在线旅游平台。从机票酒店预订到行程攻略,从餐厅选取到门票购买,在线旅行平台几乎包揽了整个环节。据统计,2017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7384.1亿元,同比增长25.1%。

马蜂窝作为一家依靠用户生产内容的在线旅游平台,原创内容真实是其生命,也是其维系用户关系和长久发展的基础。此次马蜂窝被曝用户原创内容造假,除了欺骗用户和资方,产品实际的商业转化率也会降低。而一旦被揭露了数据造假,对于企业品牌的信誉度和估值都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世界杯期间花费巨资一举成名的马蜂窝,却在一夜之间因数据造假名誉扫地。而这个时点,恰恰又正处于马蜂窝融资及三年内冲击美股的关键时期。

受此次负面风波影响,业内人士分析,马蜂窝估值将从近175亿元调低至不到30亿元,不得不说,这对马蜂窝来是一场沉重的打击。马蜂窝旅游网联合创始人、CEO陈罡尽管承认存在部分问题,但同时也表示有大量明显“抹黑”行为,将交由法律判定。

“刷量”已经衍生出产业链

事实上,这不是今年互联网圈的第一次内容抄袭事件。今年7月,大众点评被指抄袭小红书,以大众点评向小红书道歉告一段落。而在此次马蜂窝则是利用爬虫技术,进行UGC(指用户原创内容)内容抓取。

不仅旅游网站遭到网络爬虫的恶意抓取,航空、视频等也是被恶意爬取的重灾区。今年2月,视频弹幕网站哔哩哔哩(bilibili)大量用户的视频、昵称、头像及用户评论,出现在某新成立的视频网站上,就是非法网络爬虫的盗取;而航空公司的官网上的机票、订座等信息,长期被代理公司将机票信息爬取、占座,然后在其他网站上加价销售。

如今,围绕“刷量”已经衍生出了黑色产业链。有媒体报道称,此次风波也将OTA行业甚至UGC行业的数据造假问题放上台面,甚至OTA行业中刷点评和虚假游记攻略等已形成一条产业链,甚至明码标价,例如,账号0.18元,抓取点评3元/条,原创点评4元至5元每条,虚假游记低则50元/篇,高则300元至500元一篇。

不少旅游圈内人士表示,马蜂窝属于典型的从内容向产品变现做得比较好的旅游企业,内容和点评存在抄袭情况在行业中已经不是秘密了,“或多或少都有水分,只不过这一次马蜂窝躺枪了。”

流量被稀释已成行业痛点

“流量为王”让马蜂窝等互联网平台快速崛起,然而流量被稀释导致行业红利逐步消失,这成为垂直内容社区平台共同的痛点。未来平台能否将信息审核工作落到实处,将成为决定行业是否能健康发展的关键。

马蜂窝曾公开表示,其每月有1亿活跃用户,其中85%来自其移动应用程序。网站用户每月发布超过13.5万篇旅游文章。然而艾媒的数据显示,2018年5月,马蜂窝的月活为845.3万,而携程为6855.2万,去哪儿为4179.3万。而根据艾媒最新披露的出游APP活跃人数排行榜中,马蜂窝位居第5,月活跃人数为980.56万人,低于携程、去哪儿、同程和飞猪,但高于途牛、艺龙等其它APP。

而互联网的流量思维一直至众多UGC平台热衷数据造假的动力之源:当初始流量累积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随后接连不断的指数级增长,最终形成头部效应;且以流量为核心的互联网产品似乎早期也饱受资本追捧。成立至今,马蜂窝先后获得4轮融资,金额超过2.38亿美元。但是近两年的资本机构在砸钱时非常谨慎,因为此前倒闭了太多互联网概念或商业模式不靠谱的创业型公司。

对于马蜂窝而言,用户点评是它从创始至今的根本,也是它后续的商业化、差异化的基础。马蜂窝联合创始人吕刚也坦承:“马蜂窝的直接竞争对手应该是导游,与其它OTA平台更多则是合作关系。”未来,在线旅游市场仍会处于激烈竞争中,除去巨头的阴影,马蜂窝还将面对飞猪、美团旅游等强劲对手的挑战。

正能量

如今,短视频日益“渗入”日常生活,目前有大量年轻人活跃在各大短视频平台。有人认为短视频已成为视频领域的第三极,与电视台和网络视频节目成鼎立之势。未来只有以高质量的产品占领市场,以有品位的内容赢得消费者信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对粗俗的内容听之任之,对错误的价值观放任自流,则不仅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更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治理短视频乱象,监管部门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漫画/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