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爆雷潮延续近一年 互联网金融或回归普惠初心
2018-12-28 11:09:26 来源:览潮网 作者:陈欣乔 责任编辑:王超

提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2018,会让你想起什么呢?是层出不穷的热点事件:虚拟货币炒作的死灰复燃与破灭、互金平台的“带血”上市潮、套路贷横行、P2P爆雷潮,还是行业发展的新变化:巨头搭建金融科技开放平台、银行发力互联网转型、小微金融成转型共识。

2018年P2P爆雷潮持续了将近一整年,值得期待的是未来互联网金融或许能够回归普惠初心,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P2P爆雷延续一年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12月8日发布《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18》显示,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显著,增量风险有效管控,存量中的风险业务有序化解,风险案件高发频发势头得到了遏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则表示,互联网金融或金融科技应该接受更为严格的监管。

进入2018年,据数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6月问题平台数量至少有98家,创下14个月以来的最高值。7月形势继续恶化,问题平台至少达到142家,平均每天4到5家,涉及待还本金至少550亿元,影响数百万出借人。而最早引发P2P雷潮的导火索可追溯至“民间四大高额返利平台”之一“唐小僧”的疑似“爆雷”风云。2018年6月以来网贷行业爆雷事件接连不断,处于“暴露”集中期。新闻媒体几乎每天都会曝光网贷平台的违约关门、甚至跑路的消息,给广大投资者的投资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社会对网贷平台经营前景的广泛担忧。

2018年是P2P网贷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节点,在合规整改备案一再延期、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行业爆发重大危机、监管介入重启备案、多家机构海外上市,寒冰与烈阳融合,危机与希望并存。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而言,加强风险管理,落实监管政策、加快合规备案是行业发展的趋势。

爆雷起因追溯

回顾爆雷潮的演变历程不难发现,初始阶段,大家以为是流动性问题,后来才发现是平台偿付能力有问题。行业高速增长阶段,资金源源不断流入,任何问题都能被掩盖,但也只是被掩盖,失衡不会自动消除。P2P爆雷潮,在出借人端打掉了P2P“低风险投资”的面具,宣示了P2P的高风险属性,加速资金端的分化,不具有风险承受能力的资金加速流出,而愿意承担风险的资金留了下来,最终实现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与P2P贷款资产的高风险属性的匹配与均衡。数据显示,2018年11月,P2P行业成交额1114.54亿元,经过连续下降后,终于环比增长8.98%;当月出借人数242万人,也重回增长态势,环比增长6.5%。

P2P爆雷潮的出现,于平台正常经营而言,是一种暴击;于平台获得合规身份而言,也是一个催化剂和加速器。P2P爆雷潮后,P2P备案开始提速。2018年8月,全国P2P网贷整治办下发《关于开展P2P网络借贷机构合规检查工作的通知》。

来自网贷天眼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正常运营的P2P网贷平台有1207家,相对历史顶峰时期已经减少了1000多家。

业内专家预计,2019年伴随着行业的稳定发展,机构资金可能逐步入场,消费贷仍然是主旋律。据《经济参考报》报道,监管层规定的P2P“合规检查应于2018年12月底前完成”,目前已是年底冲刺阶段。有专家在2019互联网理财趋势论坛上预测,未来行业存续平台的数量可能在100家左右。

能否回归普惠初心?

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一方面带来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爆雷潮起也让入局者损失惨重。实际上,互联网金融自诞生之初就应具有普惠的特性,而在野蛮生长之下多少有些走偏。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原主任、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信用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萍表示,信用基础建设不完善,行业信息体系不健全,诚信生态环境不成熟是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明显短板。

随着2018年7月份以来的政策纠偏,普惠金融开始提速。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表示,作为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互联网金融是普惠金融的最佳实现形式。

互联网普惠金融可以简单理解为通过新的互联网技术,让金融服务更多普惠人群(小微企业、中低收入人群、农民)。

显而易见的是,普惠金融需要讲究市场性原则,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既要满足更多群体的需求,也要让供给方合理受益。

业内人士认为,在稳增长、防风险的主基调下,互联网金融正逐渐从“浮躁”状态回归“初心”。加速向包容、开放的普惠金融方向迈进。

2019年,随着全国互联网在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方面的继续深入开展,从业结构的优胜劣汰、去伪存真进程有望加速进行,互联网金融发展市场环境也将得到更好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