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数据,全球创新研发支出前50名企业中,仅华为一家公司上榜,BAT加起来的研发费用不及华为。因此,在行业面临创新困境时,华为手机不断有“吓人的技术”诞生,但是即便是华为也只是实现了芯片的自主设计。而中国国产智能手机行业则和PC行业非常相似。国内PC行业依附于Wintel体系,智能手机依附于AA(ARM和Android)体系,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核心元器件全球采购,国内比较好的是整机设计和制造。因此,国产手机要实现产业链闭环仍任重道远。
5G时代,手机行业产品创新迭代加速
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手机市场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分别为三星、华为、苹果、小米、OPPO。其中,三星、苹果这两家手机巨头虽然整体销量依旧位居市场前列,但市场份额却在持续下滑。第三季度,三星智能手机出货量为7220万部,同比下降了13.4%;苹果因为新品iPhone XS及iPhone XS MAX价格高昂、创新乏力,出货量为4690万台,仅仅比去年同期多卖了20万台。
2019年是5G元年,也必将会成为智能手机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一方面,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加速产品的更新迭代,5G、人工智能等正成为新的创新潮流;另一方面,创新的门槛正变得越来越高,缺乏技术驱动力意味着很难在手机行业有所作为。
面对寒冬,手机厂商都把目光放在了5G上,试图在5G上寻找新机会。2018年8月底9月初,OPPO、vivo、小米已相继宣布了5G手机的研发进展,OPPO、小米在手机上打通了5G信令和数据链路,而vivo则初步完成了手机的软硬件开发工作,包括其架构规划、主板、射频、天线设计等等,手机尺寸和外观上达到了可商用级别。
国产手机核心元器件高度依赖外商
虽然国产手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市场里取得了相当强势的地位,并且逐步“出海”在一些海外市场披荆斩棘,让不少人提起国产手机就相当兴奋。然而目前来看,手机内部的核心元器件,大多有着相同的上游供应商,而且很多核心元器件都严重依赖外商。比如CPU清一色源自ARM,操作系统源自谷歌,GPU源自ARM和Imagination,NAND源自三星、SK海力士、东芝、镁光,DARM源自三星、SK海力士、镁光,CIS源自索尼、三星,屏幕源自三星、LG、京东方等等。
国产手机销量上升普遍是借助营销的成功,创新并没有触及产品的本质,大部分手机的屏幕、内存芯片和摄像头等硬件都是来自其它供应链。目前,国产“三巨头”中,仅有华为拥有较完整产业链整合能力及自主芯片。欧盟委员会近期公布的《2018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显示,华为以113.34亿欧元的研发投入排世界第五,与谷歌、微软在一个阵列,领先苹果。今天,华为手机在基础通信、拍照、续航、人工智能、产品可靠性、系统流畅度等众多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华为取得耀眼成绩背后归根结底是技术创新在驱动
国产手机真正崛起前提是寻求产业链闭环
随着5G的到来,各大厂商都在抢夺5G手机的首发权,国内手机市场将会迎来更加残酷的竞争,市场集中度预见将进一步提升。然而除了现有的发展方式,创新能力的储备加强、核心竞争力的突破提升以及产业链的完善整合等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各领先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格局。
中国手机市场正在进行两场“斗争”:一个是头部厂商之间的争霸,一个则是小厂商的生死之战。2018年,国产手机厂商引领的机械结构风潮、异形屏等围剿“刘海”热潮,也暴露了手机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存量市场博弈激烈等胶着现状。
IoT(物联网)、5G被视为打破僵化格局的“兴奋剂”。同时,华为GPU Turbo、OLED可折叠屏等供应链端突破,令越来越多的中国高科技企业进入美国、韩国等国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高科技领域。
向全球市场攻城拔寨的中系手机,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注重品牌力和利润提升,这决定了它不可能漠视对供应链的掌控。
伴随国产手机出海进程加快,核心专利技术成了必须直面的问题。以华为、小米为首的中国手机厂商专利申请自2013年大幅增长,但专利质量仍不如美韩。一位近期调研了显示屏企业的光学券商分析师介绍称,“华为和三星正在开发可折叠智能手机。由于可折叠AMOLED的技术难点,我们预计三星将推出首款可折叠手机。华为的供应商京东方在屏耐用性方面的实力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