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三大败因
2019-01-23 14:49:32 来源:览潮网 作者:吕新杰 责任编辑:王超

2018年,共享单车行业无疑遭受了自成立以来的最大败局,而且与2017年的厄运仅仅降临在中小共享单车企业头上不同,这次“遭殃”的是行业的龙头老大摩拜和ofo。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无论这颗蛋是大还是小。那么共享单车行业何以会有今日之惨败?

1共享单车并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从而注定无法获得网络效应和双边市场益处。

简单来说,足够多的供方和足够多的需方共同参与是分享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而摩拜单车一开始就采用自主研发的方式,而起初只做校园市场的ofo曾经做到师生单车的共享,但以后渐渐偏离这一发展路径。在实力和影响力扩大之后,共享单车平台企业更是通过直接向供应商定制自行车来完成其攻城掠地的目标。这显然不属于共享经济范畴。

共享单车企业普遍采用重资产的B2C方式运营,不仅要承担不菲的包括车辆制造、维护、丢失、损坏、寻找等在内的成本,而且无法收获到供需双方相互促进的“双边市场”的好处,其成长缺乏像C2C平台那样的内生动力,而规模的扩张要全靠外界风险资本的推动。

2共享单车企业构建的出行平台模式过于单一。

为什么美团能够收购摩拜单车,进而对网约车的龙头老大滴滴产生威胁?因为美团构建了一个超级生活服务平台。

按照消费习惯,用户是先有吃喝玩乐的生活需求,才会产生出行决策,也就是说,用户往往先在美团点评上做完吃喝玩乐的决策,才会去使用滴滴叫车或共享单车。用完餐之后,同样,用户仍然是先在美团点评上完成支付,才会去叫车或使用共享单车。所以美团是上游APP,滴滴和ofo是下游APP,或者说共享出行平台要服务于美团这样的超级生活服务平台,超级生活服务平台比单纯的出行平台要更有优势。

3单车企业自身运营问题多多,始终没有找到盈利模式。

一是公司内部管理问题。以ofo为例,没有强有力的针对城市站发展的管理体系,运维管理粗放化,运维巡检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走个过场;公司没有严格的资金审批制度。此外,大扩张期间,ofo花2000万元冠名卫星,1000万元请鹿晗代言,公司年会上发给员工牧马人和笔记本电脑,公司领导被曝生活奢华等,都不是一个还没有盈利的初创公司应有的行为。

二是公司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ofo仅仅是2018年才开始采用收费的运营模式,2017年乃至更早之前一直是免费甚至是补贴的方式在鼓励用户使用(包括免费月卡、骑行抢红包等);而就是收费的同时,也还在推行打折月卡和年卡(比如10元月卡、2元月卡、99元年卡等)离公司能够达到盈亏平衡点还相去甚远。

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共享单车确实解决了普通大众出行最后三公里的问题,这从现在骑行共享单车的用户规模就可以反映出来,市场还是有的。未来共享单车的发展只有切实解决了上述三大问题,才能真正走出寒冬,拥抱暖春。

(本文系作者个人研究之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作者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