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拐点已至 如何挽救生产力衰退?
2019-01-31 16:30:47 来源:览潮网 作者:吴晓芳 责任编辑:王超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出生人口减少了200万,总人口增加530万,人口增长率创下自196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人口老龄化现象和出生人口的大幅下降,导致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刘易斯拐点”提前到来。为保证未来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地发展,科学技术创新能否对冲人口负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国人口增长迎“刘易斯拐点”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18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从上述数据可以得出:2018年新生人口为1523万,勉强保住了1500万的底线,较上年减少200万,人口增长创53年来新低,而同时还伴随着老龄化加剧。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第一大国,曾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为人口的不断膨胀所困扰,直至如今的大逆转。实际上,纵观我国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人口数量众多反而成为其优势。

在2008年,劳动密集型行业出现了“招工难、用工荒”的现象,“人口红利消失”因此作为一个话题被热议至今。根据中国社科院蔡昉的研究,中国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0年就达到了峰值。人口红利从峰值跌下来,产生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个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或许当下我们还感受不到人口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同时到来对社会、经济和生活的负面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加速会随时间的推移慢慢暴露。日本就是前车之鉴,其之幸在于“先富后老”,而中国面临的老龄化则有可能是“未富先老”。

科技创新能否对冲人口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尽管近年我国的人口政策已从“控制人口增长”转向“鼓励二孩”,各地纷纷出台催生二孩福利政策,但生理原因和现实压力,导致实际生育率低于生育意愿。

人口出生率的大幅下降,导致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刘易斯拐点“提前到来,为保证未来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地发展,迫使我们在现实社会发展中需要寻找更多的技术工具,以帮助我们提高人力资源的效率,尽快推动国家向“技术红利”转变。

目前,技术进步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技术进步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了达到了60%左右,大大超过了人口红利26%的贡献率。特别是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哪些行业有发展潜力?

为推动人口红利尽快向技术红利的发展模式转变,互联网技术的全面AI、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互联网技术的全面AI

互联网时代对C端的影响很深,但随着C端红利消失,互联网行业似乎也已经走到了一个“不进则退”的分叉路口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互联网将进入一个对B端甚至整个社会都产生更加深远影响的全面AI阶段。

举个一个地板工厂和一家互联网企业AI的合作案例,这个地板工厂过去是依靠个人肉眼+人工的方式来完成对地板的分拣,效率不高且工人也很累,很多年轻人宁愿背井离乡也不愿意做这种工作,招人也是问题。而这家工厂通过和百度的合作用AI技术来做地板的分拣,自此工人也不需要这么累了,产量还翻了一番,真的是成本又低又好。

人工智能掀起的底层技术革命

应对一个量级巨大的人口红利衰退,必须有一个革命性的技术。这个技术就相当于电力对于工业的改造一样,是全面的升级。就目前来看,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是最有可能的底层革命技术。牛津大学的研究员预测,未来二十年内,美国将可能有47%的工作实现自动化。无收银员便利店Amazon Go、自动化客户服务、智能投顾(Robo-Advisor)、无人驾驶汽车等智能应用,都预示着人类正步入一个生产力更发达,工作岗位更少的全新世界。在人口红利消失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将会替代部分“人”的工作,并提高生产力和企业利润。

工业机器人的机械化替代

工业智能化机器人以代替员工进行许多机械化的操作,将原本偏向“重复化”工作的员工代替为智能化管理和操作,降低企业人才培养成本。也就是说,工业智能化机器人将会取代企业极大部分机械化工作人员的工作。

信息通信技术是一切科技革命的基础

在基础支撑方面,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落地和应用,将来会不断地促进基础设施的演进升级,会使基础设施更加强大,覆盖范围更广泛,应用场景也不仅仅是人和人之间的通信。

在创新驱动方面,在基础设施改造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公众基础设施,同时还包括企业、工厂内部都要进行网络化的改造。这种情况下,数据的收集和数据量非常大。数据收集变得更加容易,数据量也会变得更加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