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连续七年建言两会,这次他最关注的是……
2019-03-08 10:22:53 来源:览潮网 作者:邹奕萍 责任编辑:王超

在全国两会上,以马化腾、张近东、李彦宏、雷军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界企业家们在承前启后、开启改革发展新篇章的关键节点的发言,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作为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连续七年向全国两会递交了共37份书面建议,平均每年超过5份。从2013年建议实施“互联网+”战略到建阳发展“数字经济”,马化腾代表的建议提议都离不开互联网思维。在今年涉及的7份议案中,“产业互联网”位列马化腾诸多选题的第一位。

对产业互联网,马化腾这么看

产业互联网的定义是什么?

产业互联网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以企业为主要用户、 以生产经营活动为关键内容、以提升效率和优化配置为核心主题的互联网应用和创新,是互联网深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人民网深圳3月3日电,援引了马化腾在发展产业互联网的建议中对产业互联网的定义

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深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和支撑。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发展产业互联网,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深圳特区报》

在发展产业互联网的过程中,互联网企业应该承担何种角色?

互联网企业在加快发展产业互联网、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应做好连接器,为各行各业进入数字世界提供最丰富的数字接口;做好工具箱,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最完备的数字工具;做好生态共建者,与各行各业共建数字生态共同体。

——人民日报客户端引用建议中的内容报道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马化腾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

马化腾认为,产业互联网是未来全新的大领域,有很多想像空间。发展产业互联网,将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历史机遇和技术条件,对实体经济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的影响。

对产业互联网,马化腾这么建言

今年的两会议案,马化腾对于产业互联网又提出了5条建言。

(1)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基础。

(2)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加快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

(3)立足长远,多措并举,切实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4)做好产业互联网安全保障,建立多方协同联动的安全治理机制。

(5)坚持开放融通,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在《关于加快发展产业互联网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马化腾提到:

“过去人们常说‘插上电’,现在要说‘接入云’了。就像‘用电量’在工业经济中的指标意义,‘用云量’也将成为衡量数字经济的重要指标。”

这揭示了互联网行业面临的新挑战,从消费互联网转变为产业互联网。

对产业互联网,马化腾这么做

自马化腾2018做了“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经济下半场”的论断,腾讯就定下全面向ToB转型的战略方针,并一直在推进产业互联网向前发展。

转型的路径

2018年9月30日,20岁的腾讯宣布架构调整,七大事业群调整为六大,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马化腾喊出了全面转型产业互联网的口号,引发了全社会关注。

2018年11月1日,2018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南京举行。此前一天,马化腾在《给合作伙伴的一封信》中发表了他对当前互联网趋势的判断,并再次重申了腾讯聚焦产业互联网的决心。

马化腾在信中说:我们认为,移动互联网的上半场已经接近尾声,下半场的序幕正在拉开。伴随数字化进程,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方向发展。接下来,腾讯将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

腾讯这次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意义重大,对外,是腾讯对自己组织架构调整后的执行情况,以及对未来战略的一次全面阐述,对内,是腾讯对自己员工进行的一次内部沟通,思想统一大会。

2018年12月15日,在 “腾讯云+社区开发者大会”上,马化腾再一次对外输出ToB关键信息,并就产业互联网的实施进行了重要战略部署。

转型的成果

尽管正式宣布转型仅150天,然而腾讯早在诸多领域悄然布局,利用自身技术,已为很多传统行业和政府服务带来了变化。除了数字广东、智慧医疗、智慧零售等行业外,腾讯在各行各业都开始播下种子,并有了收获。

在云南,“游云南”APP实现了全省A级景区的门票在线购买。通过线下闸机等智慧验票终端的建设,让游客通过提前录入人脸照片的方式,在全省3A级以上91家景区实现刷脸“1秒”快速入园,全部126家景区“扫码”验票入园。

在江苏,腾讯与江苏消防部门合作,在2000多家重点企业,建立了600万个实时监测点,帮助企业减少了1/3的火灾。依托腾讯大数据创新全国“互联网+消防”模式,全面助力江苏省构建智慧消防。

在金融业,腾讯已服务超过6000家金融客户,包括超过150家银行,数十家券商、交易所和保险公司,以及数量众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在交通业,自2017年7月在广州落地后,目前全国已经有6500万用户,通过腾讯的乘车码服务,在112座城市获得便捷的BRT、公交、地铁、索道、轮渡等公交智能场景服务。

去年5月的数据显示,已经有超过80%的中国500强企业使用企业微信。企业微信注册企业数达150万家,活跃用户数3000万,已经渗透到50多个行业,其中IT服务、零售、制造业行业占比排名前三。

产业互联网的赛道上,腾讯业务已全面开花。

产业互联网大势所趋,谁能抓住机会?

普华永道发布的《科技赋能B端新趋势白皮书》预测,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将出现在B端,科技企业赋能B端,服务C端,将成为主流商业模式。预计到2025年,这一商业模式给科技企业带来的整体市值将达到人民币40万亿至50万亿元。

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置于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首位,提出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一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活力不断释放。将全面推进“互联网+”,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

这意味着,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平台,提升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效能,已经走上快车道。

那么,谁会成为产业互联网的赢家?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程华认为有两类:

一类是大的互联网企业。虽然它们自身并不生产制造产品,但正像消费互联网的颠覆式创新来自边缘力量一样,这些外部“鲶鱼”将会对产业互联网产生重要的推动力,他们可以依靠自身优势向零售、金融、农业、医疗等向上延伸;

另一类则是大型制造商。在发展道路更复杂曲折的产业互联网征程中,大制造商的作用至关重要,国外如GE、西门子,国内像华为、海尔等。同时,航天科工、三一重工等也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平台,未来的佼佼者将会在其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