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大拿揭露“大数据杀熟”,这次携程真的慌了
2019-03-14 10:52:43 来源:览潮网 作者:叶晨晖 责任编辑:王超

某携程客户在网上爆出在携程上重搜了一次机票,却发现比前一次贵了一千五百块,而该网友在航空公司官网看到的价格不仅价格更低,而且余票充足。他将自己的遭遇发到网上,立马引起热议。

网友爆料自己差点被“套路”

3月10日,一位陈姓网友日前称在携程购买了一张总价为17548元的机票,发现没有选择报销凭证退回重选,却提示已无票。待重新搜索,价格猛涨到18987元,贵了近1500元,而同样的航班,在航空公司官网只需16890元。

据了解,这位陈姓网友是前谷歌技术负责人和软件工程师,也曾自2012年出任盘古搜索CTO,2013年至2014担任奇虎360移动搜索技术负责人。这样一位搜索领域的技术大拿对携程提出“大数据杀熟“的指控,其杀伤力不言而喻。

这条爆料迅速在各大网络平台传开,一时间,携程被舆论推上了风头浪尖,“大数据杀熟”的帽子再次扣到了携程头上。

围棋国手连笑九段很快转发,透露了自己2年前就被携程类似的情况“坑”过。

其他网友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原则,也在评论中分享了类似的经历。

网友@厨神小花继续报料称,自己在3月6日在携程定了去日本的机票,当时提示8:45前付款即可,可等她8:27要付款时,订单竟被取消了,同时提示价格上涨。她去问客服,对方也没有回复。还有网友表示已经留意到相关问题,所以现在买票主要通过航空公司官网。

携程:不是“杀熟”,是系统Bug

面对技术大拿的指控,从不对被坑的消费者道歉的携程这次忙不迭地出来认错了。

3月11日,携程针对此事发布了一份《致歉及情况说明》公开信。信中提到,这是程序漏洞所致,携程绝不存在任何“大数据杀熟”行为。

携程表示,在订票系统中,每一次点击“支付”,即便没有付款,都会暂时占上预订的位子,如不付款,这个“占位”将于40分钟后释放回系统,所以陈姓网友的第一张订单虽然没有支付,但是“占位”完成。这导致了他再次搜索出现无票的情况。在无票情况下,系统自动推荐了更高舱位的机票。

此外,携程还表示,经过初步统计,该Bug只会影响到票量紧张情况下的少部分用户,约1300名左右,涉及成交订单约100个。携程将逐一主动与客户联系,承担用户因此产生的损失。同时携程承诺,愿意随时倾听用户的反馈,并认真改进,欢迎广大用户和社会各界进行监督。

网友对携程的解释并不买账

可是携程苍白的解释难以说服众人,网友们也并不买账,“杀熟就杀熟,说什么Bug”等质疑之声不绝于耳。

不过也有网友对携程表示理解,认为携程已经表示会赔偿损失,说明还是负责任的。

此次携程的究竟是“同物不同价”的“大数据杀熟”,还是系统程序出现的Bug,作为普通人,我们无从考证。但回溯过往,在线旅游业存在的各种问题倒是时常见诸报端。去年就曾曝出“大数据杀熟”问题,当时携程、飞猪、去哪儿等平台均卷入风波。

早在2017年,影视演员韩雪就有过类似遭遇。

从本质上看,大数据杀熟的技术原理主要是通过平台收集的海量用户信息及数据对用户进行精准识别,对消费能力高、消费意愿强的用户展示更高的价格,来赚取更多的利润。不过,各在线旅游平台从订票时设置默认选项的“捆绑销售”,到“看人下菜碟”式的“价格定制”,再到泄露用户支付信息、高价退改签费等风波,种种乱象的背后是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讲真,“大数据杀熟”的手段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并不新鲜。只要使用互联网,那么个人信息就会被平台商掌握,在什么地方消费,消费偏好如何,住什么酒店,坐什么飞机舱位,平台商都知道。每个人的消费画像也会很清晰地呈现在平台商那里,平台商可以据此更有效地为用户推荐产品。

凡事都有底线,服务行业最看重口碑。这次“携程有难,八方点赞”的舆论反应,正源于不少消费者的共鸣,也折射出当下人们对行业、企业的不信任情绪。携程目前无疑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如果不让消费者重拾信心,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话,想必未来的路会很难走。

补充一条最新消息,北京凤凰联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张小波这次似乎要跟携程干上了。

还是那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